• banner-01.jpg
  • banner-02.jpg
  • banner-03.jpg
  • banner-04.jpg

关于2025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及湖南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申报推荐结果的公示

发表时间: 2025-08-13 浏览次数:

各部门、单位: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5年湖南省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25143号)和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学校组织了2025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及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推荐工作。 

  经个人申报、学院推荐、专家评审、学校审定,拟确定2025年高等教育(本科)校级教学成果奖50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29项;1项成果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拟确定为高等教育(本科)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拟推荐“强基赋能,以新提质——林业高校机械类专业“三转三融三提”育人范式构建与实践”等21项成果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2025年湖南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拟推荐“思政引领、目标导向、产教融合机制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1项成果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2025年湖南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5年8月13日-8月19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书面向本科生院反映,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及有效联系方式。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须签署真实姓名。否则不予受理。 

  联系邮箱:本科生院41493798@qq.com 

    

  附件:2025年高等教育(本科)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5年8月12日 

附件 1

高等教育(本科)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同一等级奖项按照第一完成人姓氏笔画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推荐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评审

结果

备注

1

强基赋能,以新提质——林业高校机械类专业“三转三融三提”育人范式构建与实践

文韬、李玲、廖 凯、徐钰婷、周峰、龚桂良、蒋淑霞、张宇、李大鹏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

特等奖

推荐省级

2

思政铸魂、交叉融合、绿色创新的强农兴林经管人才培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仇怡、朱玉林、方威、谭丹、肖紫琼、王金龙、祝海波、张卓、崔娜

经济管理学院

特等奖

推荐省级

3

新农科视域下林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孙华、李河、龚文芳、李家湘、曹小玉、范晓明、张猛、范艳霞、袁德义

林学院

特等奖

推荐省级

4

40年坚守与创新:三次迭代、四维重构、五链融合 新林科教育的中南林探索与实践

吴义强、李新功、卿彦、王文磊、张琳、谭晓风、庞燕、王光军、王传立

材料与能源学院

特等奖

推荐省级

5

从个体孤岛到生态雨林:高校心理健康 教育差序共生体系的十年发展与实践

袁红梅、刘高强、王小凤、沈丹、杨柳、黄迪皋、胡义秋、王达、王清扬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特等奖

推荐省级

6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体育评价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王志意、张恒、邓园园、周体怪、荣礴、王红梅

体育与音乐学院

一等奖

推荐省级

7

思政引领·产教协同·赛学互促·国际赋能--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新范式

庞燕、王忠伟、黄向宇、潘双利、胡倩、黄旻舒、黄音、李青松、张畅

经济管理学院

一等奖

推荐省级

8

“铸魂强基高拓”基础化学教学新体系赋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尹双凤、王文磊、杨婷、杨国恩、旷春桃、王琼、黄自知、李培培

化学与化工学院

一等奖

推荐省级

9

“双创教育”与“五育并举”深度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健、王文磊、王传立、张 胜、殷 丹、李 凯、徐钰婷、成 璐、周海滨

土木工程学院

一等奖

推荐省级

10

价值引领,三维协同——国际化人才培养“1+3”模式的探索实践

邓天文、宁晨、王尧尧、张守首、娄秋吟、李何、童晶、曾文、袁军

班戈学院

一等奖

推荐省级

11

“计算重塑思维”-计算认知框架下大学《离散数学》教学体系的重构

何岸、张江、吴光伟、岳松洁、钟少宏、朱明娥、周培、何薇

计算机与数学学院

一等奖

推荐省级

12

林法融通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三十年探索与实践

张小罗、阳永恒、李敏、周训芳、向佐群、胡潇潇、吴浩伟、罗双、黎敏

法学院

一等奖

推荐省级

13

“三协同”模式对农林院校环境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陈永华、胡新将、朱健、傅晓华、王平、刘光辉、陈润华、徐海音、黄超

生态环境学院

一等奖

推荐省级

14

33年坚守与创新:“三轮驱动、三力重构、三维赋能”林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罗芬、徐美、洪梅、钟永德、吴江洲、魏昕

国家公园与旅游学院

一等奖

推荐省级

15

“双新融合”“双轮驱动”推进地方农林院校食品类专业改造提升改革与实践

周文化、任佳丽、付湘晋、张琳、王玉璇、林亲录、梁 盈、杨英、李江涛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等奖

推荐省级

16

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协同驱动的测绘地理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周璀、杨志高、魏东升、杨永可、赵春燕、赵蓉、刘峰

低空经济学院

一等奖

推荐省级

17

构体系、融师资、创载体:立体化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姚遥、徐旭敏、白雪霜、代云年、龙双喜、孙政宇、韦深涉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等奖

推荐省级

18

新时代林业工程卓越创新人才“三融三进”培养改革与实践

卿彦、吴义强、李新功、王文磊、陶涛、张胜、李蕾、罗莎、张振

材料与能源学院

一等奖

推荐省级

19

数智时代绿色家居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黄艳丽、罗方、戴向东、刘文海、邓昕、郝景新、邓莉文、常霖、易菲

家居与艺术设计学院

一等奖

推荐省级

20

“学科交叉,竞教融合,产教协同”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蒋峰、李琳、王传立、朱俊杰、张守首、徐飘荣、任嘉、刘娥贤、李颖

电子信息与物理学院

一等奖

推荐省级

21

面向新农科的园林园艺专业“四融四创”协同育人体系创新与实践

颜玉娟、曹受金、许慧、黄琛斐、周围、王清扬、邢文、孙敏红、廖飞勇

风景园林学院

一等奖

推荐省级

22

思政引领、目标导向、产教融合机制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李穗菡、陈莉、罗芬、周志宏、禹文婷、姚湘莲、田媛、袁榕婧

涉外学院

一等奖

推荐省级

(涉外学院)

23

面向新时代“三有”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五维一体”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与实施

王润华、李志奇、李成静、何敏、李广践、王慧英、刘永辉、朱敏、李洪兰

外国语学院

二等奖

 

24

“一核两翼 五维协同”《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尹鹏、王达、易文、刘克非、邹静蓉、陈舒阳、谢昭彬

土木工程学院

二等奖

 

25

新质生产力引领“三协同、四融通、五递进”材料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邓鑫、江萍、袁利萍、杜锟、郭鑫、吴献章、罗卫华、廖有为、周海滨

材料与能源学院

二等奖

 

26

OBE视域下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三维融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付湘晋、周文化、文茜、龙肇、周明玺、韩文芳、王青云、杨英、陆俊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等奖

 

27

新工科驱动·三链协同赋能: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邝祝芳、李琳、周国雄、杨帆、杜家宜、张永忠、刘娥贤

计算机与数学学院

二等奖

 

28

四能导向+双轮驱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产教科创融合育人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朱颖芳

计算机与数学学院

二等奖

 

29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刘晖、朱颖芳、黄慧华、杨继明、孙玉荣、吴谨绎、龚志伟、张佳

计算机与数学学院

二等奖

 

30

数智驱动的“学研赛创产”五育融合:涉林高校物理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刘凌虹、贺梦冬、王新军、谭仕华、陈葛锐、李水、罗建花、朱彦华、彭宇翔、王桃红

电子信息与物理学院

二等奖

 

31

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设计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许安娇、曹阳、缪玉波、杨铮铮、柳丝雨

家居与艺术设计学院

二等奖

 

32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 “四全四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重构与实践

孙颖、方威、甘瑁琴、祝海波、郑贵军、姜微、王晓晚

经济管理学院

二等奖

 

33

三阶四维五融合:数智赋能农林特色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成静、何敏、邓天文、朱月娥、李广践、朱敏、张敬、王琼、李志奇

外国语学院

二等奖

 

34

表演为核•多能协同:新时代综合类高校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李祖胜、彭桂云、陈云、邓集勋、杨娇、李闽、张璨、刘柏阳

体育与音乐学院

二等奖

 

35

林业院校理科学生工程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李湘华、朱颖芳、黄慧华、孙玉荣、刘晖、吴谨绎、杨继明、向阳、王丛亚

计算机与数学学院

二等奖

 

36

三链五维、四驱联动:红色农文旅人才培养的路径创新与实践

杨芳、熊丽娟、洪梅、张清、张娓、胥俊、张双全、吴江洲

国家公园与旅游学院

二等奖

 

37

“向上拔尖 向下扎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社团双轨协同育人模式二十年探索

杨伶、王金龙、尹少华、祝海波、黄音、任伟琳

经济管理学院

二等奖

 

38

党建筑基•专课双改•创赛融合 行业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旷春桃、王文磊、尹双凤、杨国恩、张胜、李湘洲、黄一磊、李兆双、王贵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二等奖

 

39

双环驱动·三链融合--“音乐表演+”5A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陈云、李闽、周静、周霞、杨娇

体育与音乐学院

二等奖

 

40

三理贯通-五情共振:双轮驱动高校思政课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欧巧云 陆春花 甄凌 刘红李美香 刘菁 徐保风  杨泽章 孙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等奖

 

41

“需求牵引、数智赋能、交叉融合”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易欣、沈良峰、何惊宇、胡伟勋、吕伟军、李倩、曹建文、陈颖、王昭辉

土木工程学院

二等奖

 

42

基于产学研创协同育人的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郑宇梅、王金龙、任伟琳、杨伶、黄炜虹、林影倩、杨彩艳

经济管理学院

二等奖

 

43

基于“易融聚”范式的行业高校材料类“在地化”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

胡进波、苌姗姗、李霞镇、刘贡钢、李贤军、陈志彦、姚瑶、苏耿、梁金

材料与能源学院

二等奖

 

44

模块教学、阶梯递进、虚实融合:智能化测绘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段祝庚、魏东升、赵蓉、赵建华、龙江平、刘 红、邓晓嘉、刘卫东

低空经济学院

二等奖

 

45

“三层级.三路径.双画像”农林院校经管类专业数字化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姜微、甘瑁琴、覃盛华、易畅、孙颖、熊曦、罗建兵、赵睿、高芳

经济管理学院

二等奖

 

46

“工程人·双创人·环境人”三位一体环境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徐海音、杨雄、贾美莹、陈润华、朱健

生态环境学院

二等奖

 

47

三维度铸魂、多角色育人、多模块赋能:培养“农”情厚“艺”的经贸人才

彭一峰、李辉、石柳、刘若斯、谭琼、唐娅娇、肖艳、李琴、杨秀蓉

经济管理学院

二等奖

 

48

基于“实践育人”食品类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应用

彭湘莲、付红军、李文、邓靖、李安平、张琳、曹清明、任康梓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等奖

 

49

夯基固本、惟实励新,林业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廖凯、赵青、罗红、柳建安、张立强、辜良瑶、陈飞、闵淑辉、高自成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

二等奖

 

50

三维融合,四措并举—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谭丹、朱玉林、肖紫琼、崔娜、汤春玲、贾彩霞、刘若斯、袁怀宇、杨培涛

经济管理学院

二等奖

 

51

“校政联动、学研融合、专创协同”——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黎敏、邓集文、张小罗、曾晓峰、杨建武、曹芳、邓艳林、匡娉婷、彭芬兰

法学院

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