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关于开展 2020 年全省普通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的通知》(湘教通[2020]136号)文件精神,响应建设中国“金课”的号召,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促进我校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校决定举办2020年信息化教学竞赛。
一、参赛对象
在我校近三年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在职教师。近五年已获得本项竞赛一等奖或有两次参赛经历的教师,不再推荐参加竞赛。
二、竞赛程序
(一)初赛
1、初赛形式由学院自主确定。学院应积极动员和组织本学院教师参加初赛,并推荐2名教师参加决赛(可以以个人或团体为单位报名)。
2、各学院于2020年7月1日前将初赛结果及相关材料报送至信息中心数字资源科(树人楼北316)。
3、各学院提交的相关材料包括:
(1)纸质稿:复赛教师信息表、作品信息表(见附件1、2);
(2)电子稿:复赛教师信息表、作品信息表、电子作品(优盘拷贝)。
(二)决赛
决赛由电子作品评审和现场教学评审两个环节组成,决赛成绩为电子作品得分和现场教学得分总和。
1、电子作品评审
由学校组织专家组对电子作品进行评审,满分50分。电子作品评分标准见附件3。
2、现场教学评审
(1)现场教学暂定于2020年7月8号左右举行,具体时间、地点在QQ群内另行通知。现场教学环节将从每位参赛教师提交的微课教学知识点中随机抽取一个,参赛教师在10分钟内先对参赛的教学软件进行介绍,然后进行示范教学(建议软件介绍4-6分钟+示范教学6-4分钟)。专家组对参赛教师现场教学进行打分,满分50分。
(2)现场教学过程请参考附件4,现场教学评分标准见附件5。
三、参赛要求
1、教学软件要求
决赛提交的教学软件应涵盖所授课程全部内容,作品形式不限,如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小程序、虚拟仿真实验、智慧教学系统或其他形式的教学辅助软件等均可。
教学软件应由参赛教师自主建设或参与建设,教学理念先进,技术应用合理,较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教学软件能够完整体现所授课程的主要内容,能够有效破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交互性能和教学效果较好;教学软件能够合理选用图形图像、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界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播放顺畅稳定,导航链接准确,用户体验良好。
2、现场教学要求
正确运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和信息化教学新要求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资源和实施教学过程;准确把握所授课程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等教学要求,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内容处理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资源及工具改革课堂教学,破解教学难题,增强教学效果,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互动好,教学效果好;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标准生动,讲授条理清晰,形成了鲜明的教学风格。
四、竞赛评奖
1、奖项设置:按参加决赛教师人数设奖,其中一等奖10%,二等奖15%,三等奖20%。
2、评奖方法:根据参赛教师电子作品和现场教学总成绩从高到低按比例依次确定。
3、奖励:给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4、获得前4名的教师代表学校参加湖南省教育厅举办的2020年信息化教学竞赛。
五、联系方式
1、联系人:信息中心数字资源科 李老师 65949
2、竞赛QQ交流群:606270673
3、作品报送处:一教楼北316 陈老师 6237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务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信息中心
2020年6月10日
附件1 参赛教师信息表
注:参赛教师必须加入QQ群:606270673
姓名 |
学院 |
电话 |
|
作品名称 |
参赛组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信息化教学竞赛作品信息表
项目 信息 |
项目名称: |
||||
参赛组别 |
□文科教学组□理工教学组 □实践教学组 |
||||
参赛人 信息 |
姓名: |
学院: |
|||
邮箱: |
电话: |
||||
教学软件介绍 及 安装运行说明 |
软件名称: |
原创承诺签名: |
|||
应用课程: |
教学对象: |
||||
软件类型 |
□多媒体课件 □网络课程 □在线开放课程 □虚拟仿真实验 □其他 |
||||
(注明必要的用户名和密码;网络教学资源请注明网址;书写不下可另附文档说明)
介绍教学软件构成、特色、成效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流程; 若需安装,请提供安装说明。 |
|||||
教学应用决赛内容抽签表 |
序号 |
微课教学知识点(用于决赛现场示范教学)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
|
||||
10 |
|
||||
推荐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注:1、项目名称应同时表达出参赛的课程与应用软件信息,例如“高等数学在线课程”、“教育心理学课件”、“大学物理虚拟实验”、“××(软件名)及其在××课程中的应用实践”等;
2、此表须加盖单位公章,电子文档随参赛作品报送至信息中心数字资源科;
3、抽签表提供不少于10个知识点
附件3
电子作品评分标准
教学软件评分 细则 |
评分指标 |
评分说明 |
分值 |
1、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对象明确,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策略得当; 能有效破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交互性能和教学效果好。 |
30分 |
|
2、 教学内容 |
逻辑结构清晰,层次性强,具有内聚性; 内容丰富、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能完成体现所授课程的主要内容; 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符合出版规则,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
20分 |
|
3、 技术性及艺术性 |
合理选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较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操作方便、灵活,交互性强; 界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播放顺畅稳定,导航链接准确,用户体验良好。 |
30分 |
|
4、 创新与实用 |
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实际教学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各种媒体制作精细,吸引力强,激发学习兴趣。 |
20分 |
注:电子作品得分占信息化教学竞赛总分的50%。
附件4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决赛现场视频
http://222.22.224.120/albumview_147b63c8cd4c4d3db8f3ec59e44f733d.html
(本次竞赛的决赛现场答辩形式请参考以上视频,仅限于校园网内打开)
附件5
现场决赛评分标准
现场决赛评分标准 |
评分指标 |
评分说明 |
分值 |
1、 教学设计 |
教学理念先进、目标明确、策略适当; 准确把握重难点,技术与方法选择符合认知规律; 教学内容完整,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
20分 |
|
2、 教学过程 |
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准确生动、条理清晰; 教学内容熟练、重点突出、难点剖析清楚; 有教学互动,能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技能培养; 能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程教学。 |
30分 |
|
3、 教学软件 |
能全面支撑所授课程内容的教学活动,资源丰富; 追踪信息技术发展,开发工具选择适当; 多媒体应用合理,软件制作精美,交互性能良好; 软件运行稳定,导航链接准确。 |
30分 |
|
4、 教学效果 |
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能较好达成教学目标; 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赛软件教学应用效果明显,有应用推广价值。 |
20分 |
注:现场决赛得分占信息化教学竞赛总分的50%。
关于举办2020年信息化教学竞赛的通知
各学院: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关于开展 2020 年全省普通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的通知》(湘教通[2020]136号)文件精神,响应建设中国“金课”的号召,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促进我校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校决定举办2020年信息化教学竞赛。
一、参赛对象
在我校近三年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在职教师。近五年已获得本项竞赛一等奖或有两次参赛经历的教师,不再推荐参加竞赛。
二、竞赛程序
(一)初赛
1、初赛形式由学院自主确定。学院应积极动员和组织本学院教师参加初赛,并推荐2名教师参加决赛(可以以个人或团体为单位报名)。
2、各学院于2020年7月1日前将初赛结果及相关材料报送至信息中心数字资源科(树人楼北316)。
3、各学院提交的相关材料包括:
(1)纸质稿:复赛教师信息表、作品信息表(见附件1、2);
(2)电子稿:复赛教师信息表、作品信息表、电子作品(优盘拷贝)。
(二)决赛
决赛由电子作品评审和现场教学评审两个环节组成,决赛成绩为电子作品得分和现场教学得分总和。
1、电子作品评审
由学校组织专家组对电子作品进行评审,满分50分。电子作品评分标准见附件3。
2、现场教学评审
(1)现场教学暂定于2020年7月8号左右举行,具体时间、地点在QQ群内另行通知。现场教学环节将从每位参赛教师提交的微课教学知识点中随机抽取一个,参赛教师在10分钟内先对参赛的教学软件进行介绍,然后进行示范教学(建议软件介绍4-6分钟+示范教学6-4分钟)。专家组对参赛教师现场教学进行打分,满分50分。
(2)现场教学过程请参考附件4,现场教学评分标准见附件5。
三、参赛要求
1、教学软件要求
决赛提交的教学软件应涵盖所授课程全部内容,作品形式不限,如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小程序、虚拟仿真实验、智慧教学系统或其他形式的教学辅助软件等均可。
教学软件应由参赛教师自主建设或参与建设,教学理念先进,技术应用合理,较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教学软件能够完整体现所授课程的主要内容,能够有效破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交互性能和教学效果较好;教学软件能够合理选用图形图像、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界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播放顺畅稳定,导航链接准确,用户体验良好。
2、现场教学要求
正确运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和信息化教学新要求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资源和实施教学过程;准确把握所授课程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等教学要求,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内容处理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资源及工具改革课堂教学,破解教学难题,增强教学效果,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互动好,教学效果好;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标准生动,讲授条理清晰,形成了鲜明的教学风格。
四、竞赛评奖
1、奖项设置:按参加决赛教师人数设奖,其中一等奖10%,二等奖15%,三等奖20%。
2、评奖方法:根据参赛教师电子作品和现场教学总成绩从高到低按比例依次确定。
3、奖励:给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4、获得前4名的教师代表学校参加湖南省教育厅举办的2020年信息化教学竞赛。
五、联系方式
1、联系人:信息中心数字资源科 李老师 65949
2、竞赛QQ交流群:606270673
3、作品报送处:一教楼北316 陈老师 6237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务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信息中心
2020年6月10日
附件1 参赛教师信息表
注:参赛教师必须加入QQ群:606270673
姓名 |
学院 |
电话 |
|
作品名称 |
参赛组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信息化教学竞赛作品信息表
项目 信息 |
项目名称: |
||||
参赛组别 |
□文科教学组□理工教学组 □实践教学组 |
||||
参赛人 信息 |
姓名: |
学院: |
|||
邮箱: |
电话: |
||||
教学软件介绍 及 安装运行说明 |
软件名称: |
原创承诺签名: |
|||
应用课程: |
教学对象: |
||||
软件类型 |
□多媒体课件 □网络课程 □在线开放课程 □虚拟仿真实验 □其他 |
||||
(注明必要的用户名和密码;网络教学资源请注明网址;书写不下可另附文档说明)
介绍教学软件构成、特色、成效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流程; 若需安装,请提供安装说明。 |
|||||
教学应用决赛内容抽签表 |
序号 |
微课教学知识点(用于决赛现场示范教学)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
|
||||
10 |
|
||||
推荐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注:1、项目名称应同时表达出参赛的课程与应用软件信息,例如“高等数学在线课程”、“教育心理学课件”、“大学物理虚拟实验”、“××(软件名)及其在××课程中的应用实践”等;
2、此表须加盖单位公章,电子文档随参赛作品报送至信息中心数字资源科;
3、抽签表提供不少于10个知识点
附件3
电子作品评分标准
教学软件评分 细则 |
评分指标 |
评分说明 |
分值 |
1、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对象明确,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策略得当; 能有效破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交互性能和教学效果好。 |
30分 |
|
2、 教学内容 |
逻辑结构清晰,层次性强,具有内聚性; 内容丰富、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能完成体现所授课程的主要内容; 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符合出版规则,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
20分 |
|
3、 技术性及艺术性 |
合理选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较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操作方便、灵活,交互性强; 界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播放顺畅稳定,导航链接准确,用户体验良好。 |
30分 |
|
4、 创新与实用 |
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实际教学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各种媒体制作精细,吸引力强,激发学习兴趣。 |
20分 |
注:电子作品得分占信息化教学竞赛总分的50%。
附件4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决赛现场视频
http://222.22.224.120/albumview_147b63c8cd4c4d3db8f3ec59e44f733d.html
(本次竞赛的决赛现场答辩形式请参考以上视频,仅限于校园网内打开)
附件5
现场决赛评分标准
现场决赛评分标准 |
评分指标 |
评分说明 |
分值 |
1、 教学设计 |
教学理念先进、目标明确、策略适当; 准确把握重难点,技术与方法选择符合认知规律; 教学内容完整,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
20分 |
|
2、 教学过程 |
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准确生动、条理清晰; 教学内容熟练、重点突出、难点剖析清楚; 有教学互动,能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技能培养; 能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程教学。 |
30分 |
|
3、 教学软件 |
能全面支撑所授课程内容的教学活动,资源丰富; 追踪信息技术发展,开发工具选择适当; 多媒体应用合理,软件制作精美,交互性能良好; 软件运行稳定,导航链接准确。 |
30分 |
|
4、 教学效果 |
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能较好达成教学目标; 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赛软件教学应用效果明显,有应用推广价值。 |
20分 |
注:现场决赛得分占信息化教学竞赛总分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