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01.jpg
  • banner-02.jpg
  • banner-03.jpg
  • banner-04.jpg

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再公布三项入选名单 | 公示

发表时间: 2017-12-15 浏览次数:

  2017-11-25 国家旅游局人事司  

   

  公示 

    

  来源:国家旅游局人事司  

    

  依据《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组织实施2017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的通知》(旅办发〔2017192号),经委托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MTA教指委)秘书处和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旅游行指委)秘书处组织专家进行集中评审,确定2017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实践服务型英才培养项目和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入选人员(项目团队),现进行公示(名单见附件) 

    

  (联系电话:010—65201923

                                                                                                    国家旅游局人事司 

                                                                                          20171124 

    

    

  相关附件: 

2017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入选名单(公示) 
编号  项目负责人  院校  项目名称 
赫玉玮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城市旅游化质量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 
郭宁馨  东北财经大学  成吉思汗民族旅游体验式开发研究 
潘榕斓  广西大学  基于中小学生科普需求的广州开发区工业科普旅游产品优化研究 
陆凤娟  广西师范大学  养生旅游开发与贫困减少的互动关系研究——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为中心的考察 
杨 倩  哈尔滨商业大学  台儿庄区全域旅游开发研究 
钟慧聪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海南“三月三”节庆旅游开发研究 
李莜蓓  湖南师范大学  基于历史事件的湖南省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开发优化策略研究 
郑艳芬  暨南大学  古镇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中的创造性破坏与地方性重构——以开平市赤坎古镇为例 
仇梦嫄  南京大学  主客感知视角下城市公园安静空间自然声景观的恢复性效应研究 
10  时昭  厦门大学  目标关联规则在旅游景区旅游线路设计中的应用——以鼓浪屿为例 
11  黄越  陕西师范大学  民族旅游社区居民意义空间及其旅游开发响应: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12  李锦环  西北师范大学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西夏文化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 
13  王新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游客视角下的乡愁文化元素识别及其旅游开发路径研究——以徽州地区为例 
14  张  涵  中山大学  旅游开发模式下非物质文化的建构、消费与保护——以贵州黔东南苗寨为例 
15  张海洲  安徽师范大学  莫干山民宿的空间性与地方性研究——一个行动者网络理论(ANT)的视角 
16  刘春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共享经济模式下旅游住宿新业态发展的比较研究——以airbnb和小猪短租为例  
18  梁燕  南开大学  旅游目的地模仿创新行为影响研究  
17  唐金稳  华南理工大学  区域旅游创新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协调对策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19  李龙  安徽师范大学  大别山旅游廊道扶贫创新机制研究——以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为例 
29  王彩彩  南开大学  包容性发展下乡村旅游脱贫机制与路径研究 
20  霍磊丹  东北财经大学  旅游援藏对西藏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 
21  梁林晓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居民感知与态度的研究-以黔东南民族村寨为例 
22  郝冰冰  桂林理工大学  扶贫政策变迁对龙胜旅游扶贫的影响研究  
23  王强  海南大学  国家级贫困县旅游扶贫经济效率的测度与时空演变分析 
24  王超  河南大学  省际边缘区域的贫困机理及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天堂寨为例 
25  谭华云  湖南师范大学  ”候鸟型“旅游驱动乡村绅士化发展机制研究:以巴马为例 
26  朱磊  华中师范大学  安徽省大别山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 
27  江进德  南京大学  乡村旅游地声景观的游客感知评价以及行为反应研究 
28  徐冬  南京师范大学  城镇化对乡村旅游地文化的胁迫效应与影响机理研究 
30  秦兆祥  内蒙古大学  社区参与:草原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选择与绩效评价 
31  李雯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省农牧区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成效研究 
32  郭璇瑄  厦门大学  产业升级背景下乡村旅游与劳动力市场适配性研究 
33  黄清燕  陕西师范大学  咸阳乡村旅游的地方营造研究 
34  张行发  天津商业大学  旅游精准扶贫收益分配机制研究——以沂蒙山区为例 
35  兰金秋  西安科技大学  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中的制度增权研究 
36  曹兴华  西南民族大学  藏区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及效应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37  李显  云南大学  旅游伦理视野下云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培训教育体系反思及重构研究 
38  白培培  郑州大学  旅游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山区异地搬迁居民生计方式转型研究 
39  龙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乡村民宿发展模式及动力机制研究 
40  刘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基于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提升的乡村旅游内生型发展模式研究 
43  张毓利  南开大学  全域旅游新型规划及多规合一实现路径研究 
41  童昀  湖北大学  全域旅游示范区自然资本动态核算与投资运营策略研究——神农架案例 
42  陈岩英  华侨大学  全域旅游时代城市旅游业与城市居民互动关系及其调节机制研究 
44  杨盼星  天津商业大学  京津冀山区型县域全域旅游发展问题 与对策研究——以天津市蓟州区为例  
45  余婧  西南林业大学  中国田园诗视角下的全域旅游文化基础研究 
46  孙婷  长安大学  陕西省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方案以及示范价值分析 
47  沈万年  广西大学  基于IPA分析法的黄山市康养旅游满意度调查研究 
48  胡靖洲  海南大学  产业融合视角下海南医疗健康旅游发展模式选择与实践路径研究  
49  聂心怡  湖北大学  家庭旅游中亲子互动对父母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研究 
50  周成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邮轮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51  蓝雄伟  厦门大学  民宿服务标准化研究---以深圳大鹏新区为例 
52  唐夕汐  云南大学  边境旅游影响形成机制与理论体系研究 
53  沈海莉  浙江大学  基于互动体验模型的遗产博物馆休闲行为研究 
54  张家榕  南京大学  台胞赴大陆团体旅游的旅游流网络特征研究  
55  温倩  西北师范大学  民族地区可持续旅游发展条件下旅游价值体系构建研究 
56  晨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国家公园品牌认知对文明旅游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 
57  丁一峰、谭琳琳  桂林理工大学  生态旅游推动广西民族地区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 
58  师亚哲  中国海洋大学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旅游经济质量综合测度与时空分析 
59  王建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西南边疆地区全域旅游推进模式研究 
64  韦鸣秋  南开大学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60  赵广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主题公园安全管理研究 
61  孙慧娟  河南大学  基于耦合模型和ESDA方法的交通运输与旅游经济关系测度——以河南省为例 
62  阮文奇  华侨大学  旅游生态安全研究:评价、预警与防控 
63  贾垚焱  华中师范大学  鄂西圈自助游发展水平与旅游交通可达性的特征及耦合研究 
65  刘婷兮  四川大学  重大自然灾害扰动下特别旅游区的发展路径与共享机制 
66  吴信值  云南大学  云南省跨境旅游合作发展:动因、障碍及对策研究 
67  刘建峰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开展太平洋岛国旅游外交的战略意义及有效途径研究 
68  谢如冰  湖南师范大学  我国饭店行业服务质量悖论的成因及其化解 
69  刘美新  华南师范大学  高星级酒店跨国精英移民“家”的实践与空间政治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70  张可  暨南大学  基于语义网的手工技艺类遗产数据模型研究——以南京云锦为例 
71  李莉  南京大学  旅游地意象演化过程与机制历时性研究  
72  迟红蕾  山东大学  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 
73  张玉梅  首都师范大学  古镇旅游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同里古镇为例  
74  朱怡婷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  旅游收入重心迁移与区域空间分异机理:边疆省区的实证研究 
75  朱琳  浙江大学  “推-拉”动机视角下的中国宗教旅游决策机制研究——基于“方法-目的”理论分析框架  
76  高晴  浙江工商大学  反向代际作用对上代旅游意愿影响研究 
77  贾楠  中国海洋大学  游艇旅游者的体验感知和行为动机研究——基于在线网站UGC文本分析 
78  邓昭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  旅游者与目的地契合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79  王雄志  中山大学  环境保护意图的社会心理学机制:规范性影响和参考群体的作用 
80  刘沙沙  重庆大学  酒店属性超差异性对用户推荐率的影响研究 
81  刘志凡  东北财经大学  互联网及特色服务类小微旅游企业盈利模式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82  曹李梅  海南大学  我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口号核心设计模式及区域尺度异同研究  
83  皮常玲  华侨大学  体验视角下主客互动对民宿顾客网络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研究 
84  周靖超  陕西师范大学  目的地策划形象与感知形象的匹配度研究 
85  任飘然  西南财经大学  民族歌曲对民族旅游地的营销作用研究 
86  张默  复旦大学  文化消费型旅游空间的故事传达与游客感知行为研究——以上海迪士尼乐园为例 
87  栾海英  青岛大学  旅游消费文化的后现代转向及启示 
88  李小永  陕西师范大学  自助游游客旅游信息消费特征研究 
89  任明丽  上海财经大学  退休对中国老年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 
90  黄晓波  西南财经大学  在线用户评论质量对旅游消费者品牌选择影响研究 
91  吴美玲  中山大学  社会资本视角下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 
92  周李  北京师范大学  新地理信息时代下北京市游客路径轨迹及机制研究 
93  胡雅静  复旦大学  迪士尼游客沪上游览时空行为研究: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分析 
94  王梦飞  广西师范大学  基于“流空间”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空间网络研究 
95  邱佳佳  暨南大学  旅游虚拟社区网络演化特征分析——以“蚂蜂窝”为例 
96  张子昂  中山大学  基于游客网络足迹数据挖掘的旅游区内部客流时空演变及预警机制研究 
97  刘亚梅  贵州师范大学  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旅游教育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的应用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  
98  潘美娟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旅游管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专业认知和就业意向调研——以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财经大学为例 
99  袁 月  西华大学  基于服务设计的旅游景区“厕所革命”用户体验策略研究 
100  郭丁丁  燕山大学  “互联网+”下共享住宿产品的体验质量对游客忠诚度的影响研究 
2017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实践服务型英才培养项目入选名单(公示) 
序号  省份  院校  负责人姓名  指导教师  项目名称 
北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付饶  邓宁  互联网+”视角下乡村旅游扶贫营销新模式研究——以贵州雷山南猛村为例 
时光  唐鸣镝  “互联网+”背景下的草原体验游园区创新——以哈克村“牧牧之旅”为例 
孙爽  王金伟  精准扶贫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品牌重塑——以延庆柳沟村为例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马思宇  罗清  北京市密云区文明旅游调查与分析 
天津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  孟楚涓  孙彤  天津蓟州区乡村旅游扶贫志愿活动 
天津商业大学  陈春燕  冉群超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以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 
李笑  冉群超  针对老年散客出游定制APP 
天津职业大学  高亚君  陶静  天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之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王娜  闫立媛  “乡镇旅游讲解系统构建”——穿芳峪镇志愿实践服务 
10  河北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代松样  王佼佼  承德兴隆县旅游导游讲解志愿服务 
11  赵振宇  崔久玉 李春燕  承德市乡村旅游“农家乐”菜品营养搭配与服务提升实践研究 
12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雷雨  崔建凤  文明旅游宣传志愿服务 
13  邢雅丽  张秋敏  渔岛之行点亮你我文明旅游志愿服务 
14  赵明慧  周秀芝  全域旅游视角下-秦皇岛山区乡村旅游扶贫志愿服务 
15  燕山大学  浦雄丽  宋娜  秦皇岛花厂峪村旅游扶贫项目 
16  山西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张骁  李颖利  带着歌曲游山西 
17  张宇  刘丽红、程兆宇  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文明旅游,为山西好风光加分” 
18  太原师范学院  崔璐瑶  邵秀英  山西碛口古镇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宣传教育实践 
19  苏雅楠  刘丽娜  晋商大院类景区英文标识纠错及规范宣传 
20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马帅帅  周洪波  文明出境游  我为祖国代言 
21  王晓宙  高洁 罗盛捷  平遥古城涉外旅游志愿服务 
22  张春生  康卉 张敬欢  刘胡兰纪念馆红色旅游文化对外宣传活动 
23  忻州师范学院  王瑞晓  赵鹏宇  五台山景区乡村发展调查及农户旅游经营帮扶实践活动 
24  内蒙古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王敏  刘学平  青苗帮扶研学行 
25  辽宁  渤海大学  董彦池  王辉  辽沈战役纪念馆导览讲解志愿服务 
26  东北财经大学  陆金凤  龙江智  回夏客栈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商业计划书 
27  虞蕙铭  石芳芳  盘锦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新型旅游纪念品的探究与创新 
28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宋志远  朱庆宝、张晓丽、王冬佳、  针对电子导游证功能及换发事宜的宣讲与服务活动 
王贺婵 
29  辽东学院  张志红  龙凡  ELNU——助力乡村旅游 
30  辽宁科技学院  薛千慧  陆慧  大学生抗联红色旅游导服团 
31  沈阳师范大学  黄金慧  刘丽华  沈阳蒲河生态廊道环境友好行为的志愿服务实践 
32  李紫微  毛金凤  《旅游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推动地区发展——以邴家村为例》 
33  钟 媛  刘兴双 李秀彦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民宿产品的整合线上营销 
34  黑龙江  东北林业大学  吕佳豫  苏鼎伦  “满族乡”营城子旅游扶贫实践 
35  哈尔滨商业大学  李金星  杨晶  黑龙江省饶河县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调查研究——以四排乡为例 
36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高启博  高明琦  一米风光方寸文明—利用“互联网+”实践文明旅游宣传线上线下一体化— 
37  姜浩  卢亚萍  将营养配餐技能应用到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行动中 
38  邹鑫  封宗华  “畅游哈尔滨”文明旅游志愿者服务 
39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潘承钰  李玥瑾  践行志愿服务、倡导文明出游 
40  吉林  吉林工商学院  刘思琪  孙汉杰  长白山抬参之旅 
41  乔本圣  逯晓蕾  景区导览讲解创新志愿活动编舟记阅读体验游 
42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陈烨璐  李俊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徒步环保志愿者文明旅游宣传与实践 
43  高颖  蔡亚男  “走进龙嘉机场,周到服务世界”之多语言志愿服务项目 
44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李伯超  李翠微、吕佳蔚  校企共育共培会展志愿者“专业化”实践之路 
45  上海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吴玉文  马才巍  借助共享单车提升上海绿色城市形象:针对高校留学生的服务创意方案 
46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范凌雁  张欣建  上海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宣传与推广 
47  李敏敏  陈莹  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玉环漩门湾旅游景区调研与志愿服务 
48  杨公主   陈莹  上海迪士尼旅游度假区游客出行方式调研 
49  江苏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史小露  雷峻  “致匠心”——南京非遗文化旅游文创产品的研发与推广 
50  朱声亮  沈琦  南京旅游“文创+”模式的实践与推广 
51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李芳  胡爱英  全域旅游背景下江苏徐州汉皇祖  陵景区发展状况调研 
52  吴漫姿  陆志慧  江苏城市公示语英译现状调查与研究 
53  张东琴  孙爱民  全域旅游背景下江宁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状况调研 
54  南京师范大学  孟瑶  靳诚  弘扬博爱精神,传递旅游文明——中山陵实践服务项目 
55  三江学院  曹书佳  曾超  “中国好游客、文明你我他”文明旅游主题宣传月 
56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刘小敏  卢彦红  国家5A级景区苏州旺山村乡村旅游经营入户咨询志愿服务 
57  陆艺文   李彦  解读路名文化,仰望历史明贤——苏州国际教育园学生导游实践活动 
58  苏雨捷  施伟萍  让我们快乐出行,文明旅游——苏州石湖景区文明旅游宣传志愿者项目 
59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顾容荣  陈传亚  产业融合视阈下盐城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及战略研究 
60  浙江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胡紫娟  沈国琪  乡村旅游扶贫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61  丽水学院  申青松  邱云美  丽水古堰画乡旅游志愿服务 
62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邢蕾  应莉  研学旅游志愿服务队 
63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张依怡  商军、陆卫群  老区历史文化名村的旅游扶贫志愿行动 
64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曾佳佳  王惠   景区自助导游APP/微信 
65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胡显勇  吕汝健  帮扶驿头村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创建与助力侨乡旅游提升发展实践活动 
66  颜丹丹  邵凌云  “服务多元、救护添翼”--千岛湖酒店行业救护技术提升研究 
67  张涵韬  龚凤晓  杭州绿道骑行环保志愿者宣传与实践 
68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林富军  瞿葆  “后峰会”“前亚运”效应下创新活力之城杭州旅游宣讲活动 
69  周晓杰  程小华  魅力杭州旅游景区餐饮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普宣传活动 
70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陈宇星   占胜  “为您订制,我用一天来陪伴您”——西湖订制化导游志愿者实践活动 
71  安徽  安徽大学  孟凡英  李东和  乡村旅游扶贫效果评估研究——以天堂寨为例 
72  徐涵  李东和  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美食汇”策划 
73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汤碧娣  王彦龙   
74  叶欣悦  王西涛  西递、宏村旅游志愿服务 
75  安徽师范大学  舒涵  王朝辉  “城市田园交响曲”——乡村旅游扶贫与绿色农产品推广项目 
76  安庆师范大学  曹冬琴  张军  “志愿行动,相约彩虹”大别山彩虹瀑布旅游景区志愿服务 
77  巢湖学院  王燕  齐先文  基于智慧旅游的大别山精准扶贫 
78  阜阳师范学院  韦玉秀  白如山  阜阳市规划展览馆志愿讲解实践服务 
79  福建  福建师范大学  陈晓婕  储德平  中小学研学旅行背景下文明旅游进校园志愿服务 
80  黄成昆  储德平  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特色农副产品推广——以福建省博爱村“竹酿酒”为例 
81  闽南师范大学  杨朝钦  李艺玲  走进漳州闽南文化古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82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罗力兰  许爱云  厦门城市周边民宿服务质量提升志愿服务 
83  许锦鸿  徐惠烨  厦门鼓浪屿旅游志愿者服务 
84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龚佳敏  刘艺青  漳州古城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英文导览与解说服务实践 
85  汤婉婷  薛秀云  旅游新业态下十里蓝山景区导游服务实践 
86  唐小英  钟淑丽  鹭凯生态庄园服务质量提升 
87  江西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杨琴  龙艳玲  全景吉安、全域旅游”文明旅游志愿服务 
88  郑万新  李亚娟  “让旅游更文明更美好”井冈山风景区旅游志愿服务活动 
89  江西财经大学  王丹婷  邹勇文  中国茶艺进高校的实践路径与运营模式——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 
90  薛笑艳  胡海胜  基于全域旅游整合营销的“江财旅游S”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 
91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李梦  李雅霖  瑞金共和国摇篮旅游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活动 
92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王玉娟  何剑波  “瓷土源•寻茶迹”-江西省景德镇市高岭村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93  杨玉莹  何剑波  “志愿携手,文明大觉”--江西大觉山文明旅游志愿服务 
94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校  鲍晗  李琪  创新乡村旅游扶贫 打造最美湾里名片 
95  叶雨忻  朱廉  瓷茶仙境扬美名,璀璨文化及四方 
96  钟志梅  连琳  “庆三个90周年,弘扬红色精神”陈列馆志愿服务 
97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何晓丽  周俭  南昌新四军红色志愿讲团 
98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贺宇  朱忠芳  “客家摇篮”赣州客家文化保护  宣传及志愿者服务 
99  九江职业大学  刘兆莲  杨文  九江秀美乡村宣传推介 
100  上饶师范学院  王柯  李树亮  上饶市乡村旅游扶贫调查 
101  山东  青岛大学  董小健  耿庆汇  基于游客感知与体验的即墨古城旅游行业实践项目 
102  王嘉青  张言庆  城郊旅游地大学生专项市场营销推广服务 
103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校  韩泽坤  于英  青岛乡村民宿服务体验提升志愿帮扶指导 
104  彭丽雅  尹萍  青岛五星级酒店食品安全调研及志愿者宣传活动 
105  邹欣    朱丽男  沂蒙革命老区乡村旅游对口精准扶贫 
106  曲阜师范大学  姜伟  王宜强  基于地方归属感的乡村旅游扶贫调查—五莲县户部乡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案例实践 
107  曲阜师范大学  张楚熙  武传震  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旅游信息咨询服务 
108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陈景  申作兰  万平口景区旅游志愿服务 
109  山东财经大学  梁艺菲  刘海玲  以产品创新为基点的景区志愿服务模式探索——以山东济南趵突泉景区为例 
110  骆晶晶  刘海玲  乡村旅游亲子产品创新与入户指导­---以济南仲宫镇为例 
111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李聪  赵恩兰  山东沂蒙山区乡村旅游文明旅游宣传服务活动 
112  吕文豪  杜冠群  食享微山——基于“全域旅游”背景下济宁微山特色农副产品宣传与开发 
113  王欣欣  韩晓菲  挖掘特色开发旅游商品 立足产业做好旅游扶贫——以淄川梦泉村为例 
114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吴竞争  单铭磊  枣庄“千佛崖”村乡村旅游开发调研 
115  中国海洋大学  郭玲玉  刘佳  滨海城市海岸带文明旅游宣传与实践——以青岛市为例 
116  徐明霞  刘佳  青岛市青山渔村乡村旅游扶贫实践调研 
117  河南  开封大学  崔旭祥  袁平  开封旅游志愿服务与文明旅游宣传 
118  洛阳师范学院  李锋锋  程金龙  文明旅游背景下善行旅游理念的宣教与推广 
119  崔海楠  程金龙  栾川乡村旅游扶贫模式调查 
120  许昌学院  韩雪  高洪涛  河南鄢陵花都旅游度假区行业实践和文明旅游志愿服务 
121  郑州大学  冼锦滢  金彩玉  旅游扶贫视域下农家乐app开发研究—以重渡沟农家乐为例 
122  王萌萌  郭素婷  基于“共享农庄”理念的贫困乡村精准扶贫的实践服务 
123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苏鼎御  高静  “文明旅游,从住做起”河南省五星级酒店文明旅游宣传活动 
124  赵国庆  胡华  河南洛阳周边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调查 
125  杨迪  郭盼盼  郑州园博园“海绵宝宝”生态文明旅游志愿服务项目 
126  湖北  湖北经济学院  马莉  张浩  恋上你的房—恩施白鹊山“互联网+民宿”营销策划 
127  夏丽青  曹流  助力湖北恩施屏山旅游名村建设 
128  张锦  曹流  武汉东湖文明旅游定向跑 
129  湖北师范大学  加梦瑶  王军  黄石市工业旅游志愿服务及文明旅游宣传教育社会实践活动项目 
130  三峡大学  杨梦一  阚如良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池村旅游扶贫服务 
131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袁秀  邓月  宜昌青林寺谜语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132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周末   黄丽  基于工作室视角的“古琴知音”乡村非遗文化旅游研究与实践 
133  武汉商学院  黎德  宁宜汉  响应“新青年下乡”帮扶入户,周铺村践行乡村旅游扶贫 
134  湖南  长沙理工大学  陈振文  陈银娥  旅游发展助推精准脱贫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湖南省新化县多案例分析 
135  湖南女子学院  陈冬  朱一丹  湖南省永州市上甘棠村居民旅游发展态度及环境友好行为意向的调研 
136  湖南师范大学  阙琴  许春晓   青研游—青少年研学旅游产品试行研究 
137  孙玉斌  罗文斌  “乐途有你,慧游潇湘”——大型旅游志愿活动 
138  肖丽霞  贺小荣  雪峰山花瑶挑花与草木染手工艺品文化创意设计与扶贫策略 
139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刘烁  郭静  “漫游中国 情醉华夏”智慧旅游互动体验应用平台 
14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沙子凯  钟永德、戴美琪  AR/VR旅游指南 
141  广东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何文彬  陈颖、 何琇瑶  海上丝绸之路之南粤文化志愿讲解服务 
142  区泽邦  何琇瑶  南国植物宝库——华南植物园“旅游+科普” 志愿宣讲服务 
143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  谢宜利  李舟  益旅 
144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梁恩瑜  周书云  “公益旅行”乡村扶贫实践 ——以陆丰市南塘建宁寨古村落为例 
145  麦嘉源  陈咏淑  顺德古村落志愿导览讲解服务与培训 
146  广西  广西财经学院  何洁  黄雪莹、钟颖  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实践与创新——以广西靖西市为例 
147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范金纯  马剑平  广西南丹怀里村乡村旅游智库扶贫的探索与实践 
148  广西师范大学  王琪  钟学思  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地区瑶族特色村寨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案例研究——以广西4市4县5村为中心的考察 
149  桂林理工大学  杨英桃  于海涛  广西龙胜县景区旅游大数据平台研究与开发  
150  桂林旅游学院  刘远霞  莫秋玲  “让文明与山水同美”——桂林市雁山区文明旅游志愿服务 
151  龙寒  文娟  桂林漓江游船讲解志愿服务 
152  农翠琼  罗洁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的疍家文化体验游推广帮扶志愿服务 
153  海南  海南大学  马媛馨  谢若龄  海南海口骑楼老街琼韵文化导览及解说实践方案 
154  张世泽  孟凯  “森旅”乡村旅游行程助手 
155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陈金玲  罗春祥  海南导游服务与乡村旅游扶贫--以海汽旅游集散中心及盐丁村旅游扶贫为例 
156  王川惠  邓卓鹏  实施旅游扶贫 助力全面小康——海南省乡村旅游扶贫调查和服务提升培训 
157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张圆圆  谢镕键  三亚美丽乡村中廖村旅游扶贫志愿服务 
158  重庆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戴金燕  李静  为美丽永川加分  我们在行动—重庆市永川区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 
159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陈小芳  张文萍、郭宏亮   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古战场遗址智慧型解说牌创作实践活动 
160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张宇婧  陈杰  酉辰庄园旅游民宿经营入户帮扶计划 
161  重庆交通大学  蒋璐璇  陈雪钧  重庆南山乡村旅游服务项目 
162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丁倫兵  刘红梅  践行脱贫攻坚服务 开展旅游扶贫规划——以重庆市彭水县桂花树村为例 
163  冉敏  王良艳、代银  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酉阳后溪村“民宿”经营管理帮扶指导 
164  张永果  肖云敏  彭水郁山古镇旅游服务质量调研及旅游经营管理知识普及 
165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孙江容  夏文镜、李丽  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升级志愿服务活动—走进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崃镇新城村 
166  四川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高 静  张辉辉  旅游聚集区文明旅游的宣传教育——以成都市为例 
167  成都文理学院  王静  刘妍  传播蜀葵文化、助推乡村旅游 
168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罗杨  万利平  成都吃货手册制作与推广 
169  吴佳文  任怡霖  北川羌族自治县景点志愿服务 
170  乐山师范学院  夏陶  冯晓兵  旅游景区航拍VR导览服务 
171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王松  贺晓燕、罗茜  内江市旅游景区旅游志愿服务 
172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范静  蒋敬、张杰  德阳市博物馆双语讲解志愿服务实践 
173  四川工商学院  黄成芳  谢锦  雷锦锦  四川省眉山市重点旅游景区多语种志愿者实践服务项目 
174  四川旅游学院  李茜雯  罗雯雯  地域性视角下的国际酒店发展现状及前景探析——以成都地区为例 
175  刘俊  吴正生  民宿市场现状及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四川省甘孜州汤古乡为例 
176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王珊  杨林  互联网+形势下的景区旅游咨询服务的完善和开展--  以四川成都金沙遗址为例 
177  杨馨丹  汪治君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系列文明旅游宣传教育 
178  西华大学  陈璐晴  周睿  针对景区垃圾污染问题的垃圾桶创意设计以及志愿服务活动 
179  西华师范大学  赵孟莹  刘大均  “树立文明旅游新风 保护阆中古城遗产”宣传教育活动 
180  贵州  贵州财经大学  胡娅  刘孝蓉  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公益活动实践 
181  云南  云南大学  陈季菲  陈伟  云南芒景村乡村旅游社区参与能力提升与旅游扶贫入户帮扶活动 
182  唐修禾  陈飙  千年壮寨马碧村旅游扶贫与村落文化保护志愿服务 
183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和康娣  杨丽芳  云南旅游景区景点礼仪宣传服务 
184  孙建明  李凡  “规范游客行为守护高原明珠”——滇池草海游憩带文明旅游引导志愿服务 
185  朱益兵  苑文华  “旅居生活新方式”云南房车营地旅游服务提升帮扶实践活动——以安宁潘茂野趣房车营地为示范点 
186  西藏  西藏大学  董桢奇  何伟  拉萨市达东村乡村旅游扶贫现状调查及帮扶指导实践活动 
187  陕西  西安外国语大学  刘宽  魏周  博物馆旅游新时代——“虚拟图书馆”的设计理念 
188  张政  段兆雯  旅游IP实践和乡村旅游转型视角下文化品牌的塑造可复制性分析——以袁家村发展状况调查为例 
189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石磊  张红娟  我为旅游出份力”开放式景区旅游志愿服务行动 
190  王聪  张昌贵  陕西凤县古羌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园景区“尊重文化,文明言行”文明旅游宣传实践活动 
191  甘肃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红光  庞卫花  陇南市国家4A级景区官鹅沟导游志愿讲解与服务实践 
192  西北师范大学  包应刚  梁旺兵  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研究 
193  王婷  梁旺兵  “小活动”情系“大安全”—甘肃省旅游安全宣传活动 
194  徐婷婷  王耀斌、彭睿娟  民族地区跨年龄段参与式旅游扶贫活动项目 
195  青海  青海师范大学  刘凯华  薛华菊  大通县鹞子沟乡村旅游入户帮扶实践活动 
196  宁夏  宁夏大学  杨长茹  刘华  推动宁夏隆德县红崖村 老巷子农家乐发展的方案 
197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马娜娜  黄梦媛  服务全域旅游,感受魅力宁夏 
198  新疆  石河子大学  刘路原  郭海燕  以高速公路服务区为平台打造新型旅游宣传角——石河子为例 
2017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入选名单(公示) 
序号  省份  院校  姓名  项目名称 
北京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王琦  旅游专业教学案例开发---校企合作“两会服务”课程教学案例实践研究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王业娜  现代学徒制下传统订单班的改进与思考--以北京百程旅行网订单班为例 
北京市外事学校  龚威威  旅游新业态下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调酒慕课》的开发与研究 
天津  天津职业大学  陈可可  基于旅游新业态的《导游实务》校本教材开发 
河北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孔晓红  旅游国际交流中校企合作背景下的 “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 
李建峰  旅游院校“双师型”教师开展定制式乡村旅游培训工作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张健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漫塔小象烘焙坊建设为例 
山西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郭艳萍  旅游景区建设与运营教学案例开发 
宋晓丽  “工学交替”模式下导游专业学生实习方案研究与实施 
10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范志萍  《晋商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解析》校本课程开发 
11  双建萍  通用航空视野下的新型旅游形态的教材开发 
12  内蒙古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姜海涛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专业“1346”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3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赵亚琼  导游业务教学案例开发研究 
14  辽宁  沈阳市旅游学校  李君娜  旅游专业学生识岗、跟岗、顶岗实习方案设计 
15  王宏鹏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16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齐欣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辽宁地区旅游类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研究 
17  吉林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齐海英  旅游专业学生识岗、跟岗、顶岗实习方案设计 
18  黑龙江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李玥瑾  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19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邓英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宴会设计》实践课程建设 
20  齐超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导游英语》MOOC课程开发与建设 
21  张莹  新形势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校内识岗、校外实训周跟岗、企业顶岗实习方案设计 
22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徐婵  全域旅游背景下北大荒旅游校本课程开发 
23  上海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黄兰兰  校企合作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资源研发 
24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黄崎  智慧酒店高新技术应用“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 
25  卢文芳  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项目管理课程建设 
26  智然  旅游外语专业学生识岗、跟岗、顶岗实习方案设计—以复星集团clubmed国际连锁度假村为例 
27  江苏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彭鹏  基于“邮轮课堂”的邮轮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8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方法林  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的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9  洪涛  民宿经营与管理校本课程开发 
30  吕胜男  基于资源视角的旅游语言开发利用研究 
31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陈洁  校企合作背景下苏旅财“双师型”教师服务于精品酒店的路径研究 
32  张晓薇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企业轮岗培训机制与典型案例研究 
33  周叶  校企合作模式下酒店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34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倪晓波  旅游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35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陈传亚  现代学徒制研究背景下高职旅游服务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36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潘俊  酒店管理专业“全程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37  浙江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苏永华  基于地方行业标准的《会奖旅游实务》课程开发 
38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旅游新业态校本课程开发——以《业界行家说旅游》为例》 
39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徐春红      旅游新业态背景下《商务连锁酒店运营与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4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高哲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开展“众筹+传承”创业实践教育研究 
41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邓德智  全国职业院校导游技能大赛赛项规程研究 
42  史涛  餐饮管理类大学生顶岗实习可雇佣性技能指标库及雇佣力发展手册的开发与制定 
43  阳淑瑗  基于增值评价的校企共建酒店万能工实训课程开发研究 
44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陈春燕  《旅游民宿》校本课程开发 
45  董智慧  旅游专业《宴会设计》教学案例库开发 
46  安徽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王西涛  旅游专业教学案例开发 
47  淮南市职业教育中心  张红华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旅游专业学生识岗、跟岗、顶岗实习方案设计的研究——以中职酒店专业为例 
48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蔡建飞  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课程建设研究 
49  福建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谢淑芬  现代学徒制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探讨 
50  张清影  校地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服务行业产业路径研究 
51  江西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李雅霖  校园A级景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3A景区为例 
52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喻峰  江西禅宗文化旅游实务 
53  山东  临沂职业学院  张艳宁  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培育机制研究 
54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郭贵荣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业成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55  周海磊  基于认知与体验的酒店职业情景模拟实训教学体系探究与实践 
56  青岛旅游学校  张淑珍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旅游学校为例 
57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陈增红  高职旅游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58  韩爱霞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方案设计 
59  王振林  导游专业学生识岗、跟岗、顶岗实习方案设计 
60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张祖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 
61  河南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胡华  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 
62  刘翔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制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63  王少华  基于WIM模型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构与实践研究 
64  湖北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刘勤  基于产教融合的旅游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65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易红燕  校地合作背景下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服务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6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吴丽  校企合作背景下“研学旅行”导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67  尹静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主动性人格、实习绩效与就业意愿相关性研究 
68  湖南  永兴县职业中专学校  赵勇为  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旅游类“双师型”教师成长机制研究 
69  株洲市职工大学(工业学校)  吴德望  旅游扶贫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研究 
70  广东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伍百军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71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陈颖  校企共同体现阈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研学旅游企业合作为例 
72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万红珍  旅游新业态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会奖旅游》课程为例 
73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  陈蕾  《导游诚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74  罗长春  旅游中职教育实践教学师资素质优化与 能力提升研究 
75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胡卫华  社区旅游学院模式下“双师型”教师服务行业产业路径研究 
76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陈咏淑  “世界美食之都”背景下《顺德美食旅游》课程开发 
77  广西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马剑平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旅游“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建设研究 
78  海南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陈芳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 
79  林文超  海南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0  海南省旅游学校  王瑾  《海南旅游新业态》校本课程开发 
81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陈升晖  专业重点课程《酒店服务投诉处理技巧》的研究与开发 
侯小伟 
82  重庆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陈杰  基于企业视角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以重庆北碚悦榕庄为例 
83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黄德桥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究 
84  姚平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旅游市场营销》教学案例开发 
85  于才年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海外实习模式创新研究 
86  重庆市旅游学校  王慧毅  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以重庆市旅游学校为例 
87  文宝玉  校本教材开发——《农家乐客房服务》 
88  四川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赖斌  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案例开发 
89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张杰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 
90  四川省旅游学校  张荣焱  智慧旅游和信息技术下“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以四川省旅游学校为例) 
91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罗爽  校企合作背景下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以四川现代职业学院为例 
92  汪治君    旅行社门市运营课程在旅游新业态中的校本课程开发 
93  云南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易嵘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云南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研究 
94  周令芳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心理危机与对策研究 
95  西藏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杜法成  案例——5A景区巴松措景区成长之路 
96  陕西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袁晋锋  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终南书院休闲吧为例 
97  甘肃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董珍慧  旅游新业态下的《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校本课程开发 
98  宁夏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杨志国  校地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服务行业产业路径研究 
99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马杰  旅游企业现代学徒制研究---以宁夏为例 
100  新疆  新疆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张仕杰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酒店管理专业培训课程开发